阳春三月,艺术之光照耀津门
中国音乐艺术协会|3月5日,中国爱乐乐团携手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,以“高雅艺术进校园”为主题,在天津理工大学奏响了2025年度首场校园公益音乐会。青年指挥家俞极执棒这支蜚声国际的交响乐团,用音符为莘莘学子编织了一场震撼心灵的艺术盛宴。这场融合红色教育与艺术普及的演出,不仅开启了全年公益音乐活动的序幕,更在青年群体中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。
红色经典铸魂:音符里的家国情怀
音乐会在吕其明先生不朽名作《红旗颂》中恢宏启幕。铜管声部以激昂的号角声唤醒历史记忆,弦乐组如潮涌般的旋律描绘出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壮丽图景。当《红色娘子军》的经典旋律响起,芭蕾舞剧中“向前进”的革命呐喊通过交响乐语言焕发新生,木管与打击乐的铿锵对话,生动再现了巾帼英雄的飒爽英姿。
曲目编排匠心独运,横跨中西经典:既有《黄河大合唱》选段激荡民族精神,又有《卡门》序曲展现异域风情;电影《上甘岭》主题曲《我的祖国》以弦乐重奏形式呈现,让观众在熟悉的旋律中感受跨越时代的情感共鸣。这种“红色基因+艺术多元”的策划理念,将思政教育潜移默化融入音乐叙事,赢得全场23次自发热烈掌声。
艺术解码:揭秘交响乐团的声部密码
在演出间隙,指挥家俞极化身“音乐导师”,以趣味互动揭开交响乐的神秘面纱。“弦乐是乐团的肌肤,木管是流动的血脉,铜管是铮铮铁骨,打击乐则是跳动的脉搏。”他一边解说,一边示意各声部首席进行独奏展示——小提琴的婉转如泣如诉、圆号的浑厚穿越时空、定音鼓的轰鸣震颤心扉。
更令人惊喜的是,乐团特别设置了“乐器体验角”。演出结束后,学子们可零距离触摸价值百万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,尝试敲击定音鼓的节奏奥秘。这种沉浸式艺术科普,让00后大学生直呼“过瘾”:“原来交响乐不是高冷的艺术,每个声部都在讲述自己的故事!”
文化惠民:让艺术清泉滋养青春土壤
作为2025年“音乐润心”工程的首发站,本场音乐会创下三项纪录:首次在高校实现8K超高清直播、首次引入AI声场调控技术、首次开通线上音乐知识问答通道。北京中艺艺术基金会秘书长表示:“我们计划年内走进全国30所高校,通过‘线下演出+云端课堂’双轨模式,让百万学子共享艺术之美。”
天津理工大二学生李萌在观后感中写道:“当《红旗颂》的旋律与窗外白玉兰的芬芳交织,我第一次感受到音乐与青春竟能如此同频共振。”这样的心声,正是公益音乐会价值的生动注脚。
未来展望:艺术星火点燃文化自信
随着中国爱乐乐团2025校园巡演计划的推进,更多青年将在家门口邂逅高雅艺术。据悉,下一站将走进西部高校,用交响乐讲述“一带一路”的丝路长歌。正如俞极指挥所说:“我们不仅是演奏音符,更是在年轻心灵中播撒美的火种——这或许比任何奖杯都更有意义。”
这场持续120分钟的音乐之旅,以艺术之力架起心灵桥梁,用红色旋律激扬青春志向。当最后一个音符消散在礼堂穹顶,属于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篇章,正在这些年轻观众的心中悄然书写。